創造力教育是近年來一直被教育部貫徹實行的,幼兒教育是創造力教育的基礎階段也是關鍵階段。目前,“注重個性培養、創造力表達”的幼教思想已經深入人心。
幼兒的創造力從何而來?
心理學家馬斯洛堅信“創造力是每個人生而有之的潛質”。幼兒的創造力與成人的創造力表現方式不同,主要在創造的過程中得以體現,而在幼兒身上最為常見的就是探索性的創造力。
幼兒園怎樣給予幼兒一個發展創造力的理想樂園?
米切爾·雷斯尼克在《終身幼兒園》中列舉了一個故事:“有些孩子在玩樂高和積木的時候,會一步一步的按照指令來搭建樂高積木包裝盒上所展示的模型。在他們搭建完模型后,便把成品放在自己房間的架子上展示,這些孩子玩的就是圍欄里的樂高,而不是游樂場上的樂高。”這表明機械化的教育方式容易禁錮幼兒的思維模式,想要讓幼兒充分解放創造力的天賦,光靠科學指導是遠遠不夠的,應該給予幼兒更寬闊、更豐富的平臺。
現代化的幼兒園創造力教育已不再滿足于藝術、手工等課程,幼兒蓬勃的創造力亟待一個開放自由的場地。因此不少園長在與我們探討幼兒園設計方案時,都希望給予幼兒一個探索性、趣味性的戶外活動空間。
01、培養好奇心的趣味活動空間
對于幼兒來說,這個世界是一個從無到有的認識過程。想要抓住幼兒的眼球,讓幼兒在戶外環境中進行探索活動,就需要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。
童話和冒險是童年永恒的主題。幼兒園利用各種主題游樂設備點燃孩子們的游戲天性。利用好奇心引導幼兒對新事物的求知欲,驅動幼兒探索性創造力的開發。
02、自發性、有選擇性的游戲區域
已有研究表明,自由選擇比強制選擇能夠帶來更高的創造性。
所以,在幼兒園創造力教育的實施過程中,就需要給予幼兒可自由選擇的游戲區域、活動項目、游戲方式等,通過有選擇性的環境啟發幼兒創造力在游戲中的展現。
豐富多樣、安全有趣并且能夠滿足多種兒童活動需求的場地,是幼兒自由選擇的基礎。每一個活動區域,每一個游戲項目都需要孩子們自己選擇玩伴和游戲方式,從無形中培養了幼兒的自我意識和選擇意識。
03、多元化、開放型的游戲空間
積極營造利于創造力發揮的教育環境,創建“有準備的環境”。
通過多元化、開放型的環境,激發幼兒創造力的潛能。抱著積極的欣賞態度和無條件的尊重,讓幼兒自我發揮,為幼兒創造力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。
因此,我們在設計戶外活動空間時,往往會綜合多個維度的特征。所以幼兒園的戶外大型玩具正是集藝術、運動、生態于一體的無動力兒童樂園。運用抽象的藝術元素和色彩形式,呈現出一個多元化、開放型的活動空間,營造自然之美與藝術之美交融的游戲環境。在這樣的環境里,潛藏在幼兒身體里的創造力種子,能夠更加多樣化的破土而出。
幼兒園創造力教育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,更需要帶入到生活中,以游戲的方式回歸創造力教育的原初精神,就是讓幼兒在自由愉悅的的環境下,發現自我、釋放想象力和創造力。在這樣一個趣味探索的游戲空間里,每一個幼兒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發現,這也正是幼兒探索性創造力的表現。